机构:A股出现中长期绝佳买点
证券时报记者 张婷婷 李树超
鼠年首个交易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之下,A股开市遇挫。疫情对A股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市场未来走势如何?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机构人士认为,开市首日大跌是对疫情持续发展的担忧,但总体来看只是一次事件性冲击,不会改变A股长期慢牛的基本趋势,医药、科技等板块则被机构投资者长期看好,有望持续受益。
中长期绝佳买点
虽然上证指数一天内重回2700点,但多家机构人士集体“看多”A股,认为当前股市调整主要是情绪面宣泄,从市场流动性、整体估值、外资流向等因素看,股市大幅调整则是中长期绝佳买点。
分析人士普遍把新冠肺炎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进行类比,参照来看,当年股市主要股指从高点到低点回调幅度约8%至10%。从疫情演进和投资者认知来看,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爆发后的市场紧张甚至恐慌”阶段,A股在这种情绪中开市,自然表现不佳。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认为,本次市场受疫情影响调整的幅度可能与非典时期类似或略大。本次疫情目前确诊病例已经超过非典时期,但非典疫情持续时间跨度可能会更长。
嘉实基金认为,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对市场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情绪面因素。从历史周期来看,疫情冲击不会对整体宏观增长和企业盈利方向造成根本性影响,而这才是决定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因此不必恐慌。
虽然A股开门遭受重挫,但市场的亮点也不少。周一A股开盘大跌,但“聪明资金”则趁机抄底,北上资金全天净流入181.91亿元,创单日流入额纪录,外资持股占比较高的美的集团、海螺水泥率先开板。
华泰证券策略分析师张馨元团队认为,这反映出外资是当前市场的主力流入资金,该阶段北向流入的逻辑与2018年末高度类似。
张馨元团队表示,港股、A50期货、离岸人民币三大指标与沪指呈现高度相关性,从外围市场假期表现来看,沪指节后首日合理底部区间为2772点至2849点,2772点以下出现超跌买入机会,北向资金由节前大幅流出转为开盘后持续流入,显示A股性价比逻辑切换为外资短期主导逻辑。
不改慢牛趋势
国盛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胡思雨认为,冲击将是短期的,中长期来看,疫情影响仅是扰动,胜利终将属于乐观者。他们认为,由于实施全面防疫控疫措施更早更及时,力度也更强,本次疫情持续时间可能较短。疫情平抑后,市场仍将回归自身逻辑,在政策持续宽松、逆周期调节强化+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下,看好市场继续向上。
就经济基本面来看,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预计会集中在一季度,短期影响或大于非典时期,但这不影响经济的自有周期,并且有逆周期政策的托底,以确保“决胜之年”目标实现,全年经济不必过度悲观。
嘉实基金表示,与2019年相比,新春伊始A股市场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将由估值驱动逐渐切换为盈利驱动,趋势性机会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丰富,但波动率可能会加大;同时拉长时间周期观察,目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无论是上证50还是沪深300,放在与海外市场横向和A股市场的历史纵向比较,仍然是系统性低估的,看好中长期投资机会。
海富通基金也表示,本轮疫情对市场短期风险偏好或有压制,但中期走势仍取决于流动性状态。其中,整体宏观流动性易松难紧,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中期来看,市场整体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中信证券认为,在两融和股权质押风险可控的背景下,市场进入受迫性卖出负反馈的风险很小。疫情冲击影响市场节奏,但不改变A股中期“小康牛”的趋势和结构,正面因素逐步显现,“黄金坑”的坑底已现,可以开始积极配置。
银河证券投顾负责人秦晓斌也认为,对A股而言,疫情只是意外的一次性、事件性的冲击,不会改变A股长期慢牛的基本趋势,改变的只是股市短期运行的节奏与结构。对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者而言,短期的冲击其实提供了较好的买入机会与结构调整机会,冲击震荡可能成为应予珍惜的黄金坑。
医药及科技板块受益
具体从板块投资机会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疫情对餐饮、电影、旅游等行业形成利空,但对医药、科技等板块形成利好,未来有望长期受益。
泓德基金研究部总监秦毅认为,一方面,疫情对于人群流动、聚集的行业负面影响较大,诸如餐饮、电影、旅游等,交运、线下培训等行业同样受冲击明显,但作为刚需产业,疫情结束后或将迅速复苏;另一方面,居家隔离带来了另一些行业长线或短期受益。如游戏行业,《王者荣耀》近期创单日流水历史新高;再如医药行业,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不论短中长期均有望受益。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A股市场短期将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所主导,参考港股春节前后的行业和风格建议,一是规避周期相关的行业或风格,特别是能源、建筑建材、地产和非必需消费等;二是金融行业相对抗跌,其中银行的表现或好于保险与券商;第三,公用事业、医药以及科技等,或受疫情的影响较小。
东海基金也认为,若疫情拐点和复工逐步确认,建议加仓科技成长、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可选消费、建材等,提升仓位。
中金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兰兰也称,疫情对部分医药公司短期及中长期影响偏正面,比如疾病诊疗方式及治疗方案、居民消费习惯及消毒意识等;中长期来看,医药行业趋势不变,优质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将会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