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成熟理性心态看待人民币汇率“破7”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周一开盘后,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快速“破7”。市场反应方面,既有对汇率突如其来暴跌的惊讶,也有对人民币汇率终于突破重要心理关口的淡然。
实际上,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破7”的预期由来已久,此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有几次一度逼近“7”,市场主体在汇率的反复波动中得以锤炼,不断提高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能够以更成熟理性的态度看待汇率波动。因此,此番人民币汇率“破7”也被市场看作是顺势打破了市场对于汇率“破7”的心魔。但同时,不少分析认为,即便汇率“破7”,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仍然较低。
汇率“破7”应更多被看作是一场对市场心理建设和预期引导的“洗礼”。在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的背景下,短暂地跌破某一整数关口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实际影响较为有限。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平衡的作用,在宏观上起到调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既然当前我国面临内外部错综复杂形势的影响,汇率贬值是再自然不过的市场化表现;同时,我国的经济底子总体健康,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是保障汇率中长期基本稳定的核心因素。因此,拉长时间看,短期汇率不论是在6.9还是7,区别并不大。
一个成熟的外汇市场,不应纠结于具体的汇率点位,更不应有所谓的重要心理关口,有上有下的浮动汇率正是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的应有之意。如此来看,即便是短暂的“破7”,也不意味着不再重回“7”以内,更不意味着突破“7”后将会“一泻千里”。自“811”汇改以来,央行与市场经历了多次“交手”,在应对汇率波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逐步建立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市场并不怀疑央行应对汇率超调、打击跨境投机行为的态度和实力。
对企业和居民而言,未来随着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和频率的不断加大,预测汇率将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汇率风险对冲预案比汇率预测更重要。尤其对企业而言,不要过多暴露在汇率风险中,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判断或投机汇率趋势上,要树立“风险中性”的财务理念,尽快提高汇率避险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远期、掉期、期权等工具锁定汇率风险。